黄山一中办学理念及“一训三风”解读
如何在千校一面的高中教育模式下,走出自己的路,办出符合区情实际的自身特色,也就是要办什么样的黄山一中,怎样才能办出这样的黄山一中,以及黄山一中如何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?经过一代代黄山一中人的艰苦探究、创新实践,随着建校八十周年庆典一系列文献的出台,现在有了答案。这个答案就是学校八届二次教代会审议通过的《黄山一中办学理念及“一训三风”》,现予以全文公布并作解读如下:
?
? ? ? ??
办学理念:善美教育。黄山一中地处太平古邑,面山近水(黄山、太平湖),自古以来人才辈出,人文厚重。灵山秀水,天地所钟。山有伟岸、沉稳、担当之美;水有利万物而不争、宽广包容之性,上善若水任方圆。“善美”教育理念的提出就是利用山水的品性——山的最高境界是“至美”,水的最高境界是“至善”,通过“比德”形式来塑造师生向善尚美的精神品质;利用谦恭仁爱的优质教师资源,创设以心悦心、悦教悦学、悦纳自己、包容他人的文化氛围,把积仁善之德,塑身心之美作为学校“善美”教育本质的追求;充分发挥山水意象的教育价值,即山的稳重大气、责任担当以及水的海纳百川气度、滴水穿石的毅力、洗涤污淖的奉献精神,去培养师生行为儒雅、语言文雅、情趣高雅的气质;围绕悦心、悦己、悦人,开展善念、善言、善心、善行实践以及进行美形塑造,激励学生与人为善、与心灵为善、与自然为善、与社会为善,从而激发师生共同认识善、发现善、追求善、传递善、创造善;品生命之美、养道德之美、展心灵之美,引领师生做事求真,做人求善,生活求美,打造臻善尚美的教育愿景。
?
?
校训:向善尚美。道德的最高境界是“止于至善”,道德的力量就蕴涵在每个人的善行之中。善,足以筑起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桥梁,足以使人间多一份真情存在!如果人人都能诚心诚意以善待人,我们会生活得更加幸福。现实生活中,只要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,生活就无比美好。一个善良的人就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别人,也温暖了自己。热爱生活,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;学会感恩,你会感受到仁善友爱的美德;养成良好习惯,你会感受到生活本身的美好。生活不是缺乏美,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。如果你善于发现,那么你便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有美,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教你欣赏美,追求美。通过善美融合,我们才能使自己永葆健康的心态和完美的人格,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。
?
?
校风:心至善,行至美。心灵的深处隐藏着最博大的人文精神就是仁善。孔子云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《三字经》曰: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於至善。”朱熹在《大学章句》中解释说:“止者,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;至善,则事理当然之极也。言明明德、亲民,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。”其意为修身育人,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。至善,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、大爱、大诚、大智的体现,是从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。从古及今,人们都在提倡一种精神——向善。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、最美丽、最让人感动的一缕阳光。种下一棵善苗,成就一生美好。
?
?
?
教风:循循善诱,成人之美。立德树人乃教育的根本任务,培养德才兼备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基本目标,因此,教师既要乐教善导,又要以身作则。做人要上善若水,做事要善始善终,施教要循循善诱。循循善诱语出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”作为育人的人还要正己正人,立己达人,成人之美。正如《论语·颜渊》所指出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
?
?
?
?
学风:勤学好问,博文穷理。《论语·述而》记载了万世师表的孔子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者也。”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”。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古人勤学,有握锥投斧,照雪聚莹,锄则带经,牧则编简,亦为勤笃”。韩愈在《进学解》中开篇写道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”。勤学的人目的明确,意志坚定,克服困难,取得成功。所谓学问,就是不能则学,不知则问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意思是说:只学习却不思考,就会疑惑不解;只空想却不学习,就会毫无收获。所以,必须边学边思,学思结合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意思是要博学多才,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,彻底搞懂,要慎重地思考,要明白地辨别,要切实地力行。“博文”强调知识面要广;“穷理”要求对知识尚需专精,突出探究、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?
?
?
?
?
?
?
?
上一篇:一中史话:话说建校这些年[ 11-12 ]
下一篇:没有了!
- 相关信息
- 没有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