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中史话:话说建校这些年
11月8日,黄山一中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胜利召开。会上,校长胡武烽作了建校以来学校工作报告。《报告》以纪实笔墨全面回顾了自1928年初创以来,特别是自1941年不间断办学八十年来学校披荆斩棘、勇往直前的光辉历程。并高瞻远瞩,勾勒出振奋人心的学校美好明天。现全文照登如下:
?
?
历尽世纪风雨路 且看八秩正逢时
——黄山一中建校以来工作报告
校长 胡武烽
(2021年11月8日)
?
各位领导、各位来宾、各位校友,老师、同学们:
大家上午好!
今天是黄山一中的大喜之日,各位领导和师生代表相聚于此,全体校友、师生和社会各界朋友在线相约,叙世纪历程,述八秩故事,建议事平台,聚发展动力。在此,我谨代表学校党总支、校长室对诸位的如约而至表示热烈的欢迎!向因守疫情防控规定而不能线下参加母校80周年庆典的所有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!向80年来曾经或正在关注支持黄山一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,向80年来曾经或正在为黄山一中的发展付出艰辛劳动的历任学校领导、全体教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!向正在观看黄山一中建校80年庆祝大会现场直播、分享黄山一中校庆荣光时刻的所有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!
同志们,同学们!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
——这一年,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。百年征程,波澜壮阔;百年初心,历久弥坚。民族复兴,百年正是风华正茂。
——这一年,我们迎来了一中持续办学八十周年。八秩岁月,艰难坎坷;八秩履历,踏石留痕。使命在肩,八秩不过适逢起点。
八十年风雨,浸染了黄山一中人的汗水与希望;八十年奋斗,交织着黄山一中人的梦想与激情。
穿越时空隧道,让我们回到风寒雨苦、民不聊生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,回到1928年县长丁启东主持的教育大会上,回到挂牌在仙源书院的太平县立初级中学,回到首任校长苏绍章就任的1929年,回到学校被迫停办的1933年,回到县立中学借耿城沟村湾里李氏宗祠恢复办学的1941年,回到县籍有识之士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修复被日军炸毁的老校园而重返县城之际。
从仙源书院到耿城李氏宗祠、从李氏宗祠到仙源东门项氏宗祠、从项氏宗祠到仙源南关五马坊、从五马坊到甘棠梨木岭,即今天的校园——太平东路24号,我们经历了战乱频仍、经费短缺、停停办办、居无定所的阵痛;我们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百废待兴、“十年动乱”的炼狱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的曙光;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奋发、“关山重越”的激荡、“柳暗花明”的憧憬、“不尽长江”的澎湃和“青出于蓝”的超越;我们见证了“凤凰涅槃”的重生、“龙行天下”的辉煌和新时代的无限生机与活力。我提议,向播下黄山区现代中学教育火种的先贤们致敬!
同志们、同学们!让我们在岁月的光影里,顺着粉墙黛瓦间一拨拨风华少年的脚步,回望我们黄山一中一代代人虽艰辛却倍感骄傲的征程。
八十年来,学校注重传承、与时俱进。秉承“向善尚美”之校训,形成了“心至善、行至美”的校风、“循循善诱、成人之美”的教风、“勤学好问、博文穷理”的学风。承礼仪徽州之文化、载梦幻黄山之光环、植人杰地灵之沃土、融名山胜水之灵性,形成“善美教育”之办学理念、“文体并重”之办学特色,向着“全省知名,全市一流”的办学目标砥砺前行。
八十年来,学校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。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发奋图强、锲而不舍,积淀了深厚的底蕴,增强了“发展、服务、法治、合作、质量、大局、责任、危机”意识,弘扬了“求实、创新”的精神,谱写了“奉献、进取”的华章。
八十年来,学校少长咸集、名师荟萃。我们的一中,涌现了一批批思想活跃、知识渊博、德艺双馨的教坛名星,他们筚路蓝缕,革故鼎新,务实求真,立德树人,他们以“爱生、乐教、协作、奉献”,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可用之才。
八十年来,学校治学严谨、人才辈出。六十二届初中毕业生近九千人,五十三届高中毕业生近一万七千人,还有初师班、中技班的同学们。艺术大家从这里起步、媒体达人从这里启航、教授学者从这里出发、商界精英从这里扬帆、大国工匠从这里孕育……可谓校友遍及四海、名家享誉八方。我们的一中,不辱培养“建设者”与“接班人”的光荣使命。
八十年来,学校目标引领、开拓前行。咬定青山不放松,坚韧不拔,走出一条曲折而螺旋上升的发展之路,旧貌换新颜,成就斐然。现在校园占地面积132亩,建筑面积2.6万平方米,共开设22个教学班,在校生1175名,教职工125人,教育教学设施一应具备,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。近年更是迎难而上,破危局、开新局,实现高考成绩逆袭、招生颓势逆转。众多的殊荣,是一中人勤勉与厚实的足音;林立的奖牌,是一中人奋发和进取的见证。2019年,国家人社部、教育部联合授予我校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,今天的黄山一中当之无愧!
同志们,同学们!在漫长岁月里,黄山一中薪火相传,青蓝相继。在这里涌现着运筹帷幄的领导班子、开拓创新的教师团队、励志奋进的校园骄子,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情感,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智慧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奋发图强,努力进取。既体现了老一代一中人身上流传下来的忍饥耐寒、坚韧不拔、默默耕耘的高贵品质,又展现了当前一中人放眼世界、海纳百川、自我超越的进取精神。
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我们应该用历史映照现实、远观未来,从黄山一中八十年奋斗中,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“能”,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“行”,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、更加自觉、更加高效地开创美好未来。
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,必须绝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。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,是一中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。八十年来,黄山一中的办学规模从小到大、校园建设日新月异,特别是近十年,一中从低谷逐步爬升,扭转办学局面,更是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。只有坚持区委区政的坚强领导、绝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才能把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。
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,必须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。教育是最大的民生,学校有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,离不开人民群众、社会各界、家乡百姓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。从2015年到2021年逐步推进的封闭管理“三步走”,从“艰难”走向“顺畅”,凝聚着学生家长、社会各界和全校上下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,从而使一中的教育教学逐步回升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。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变初心。
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,必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能不能把学校办好,把教育事业干出色,关键在“人”。黄山一中曾经的辉煌、近五年的逆境反弹,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奉献,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已成为我校教职员工自动自发自觉的工作状态。随着新高考的来临,新时代的面向远方,培养“四有”好老师落实的怎么样,关乎未来学校能不能充满活力,蓬勃发展。师资队伍建设工程,对我们一中来说,过去、现在和将来都是最重要的关键工程。
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,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。实践证明,我们推行的封闭管理、全员坐班、集体备课、推门听课、学生课后服务等举措,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管理水平,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。事物在发展,时代在进步,新的挑战、新的举措也自然而然会应运而生,不断完善的科学化制度是学校保持进步、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,必须不断升华校园文化内涵。黄山一中八十年一路走来,如果没有一种精神,是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良好发展局面的。制度用于管理,而文化则是对人的引领。当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,不再因为制度的管理,而能“不约而同”,那么一定是因为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遵循。我想,这才是未来一中越办越好的能量之源。
同志们、同学们!回眸八十年校史,我们激动满怀;展望未来的蓝图,我们信心百倍。我坚信:在区委区政府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、在全体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、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我们一定能把黄山一中打造成“省内知名,全市一流”人民满意的高中学校,黄山一中的明天会更好!
谢谢大家!
?
?
?
上一篇: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王红旭同志学习的通知[ 09-02 ]
下一篇:黄山一中办学理念及“一训三风”解读[ 11-23 ]
- 相关信息
- 没有相关内容